在追尋龍髓玉的過程中,
伊莎貝拉不可避免地與陳玄、齊云山、蘇文錦的主角團發(fā)生了交集與沖突。起初,
她完全是以一種居高臨下的姿態(tài)看待他們。
陳玄,在她眼中不過是一個技藝尚可但眼界狹窄的“土著技師”,
一個可以利用并隨時可以拋棄的本地向?qū)?,其身上的沉穩(wěn)與神秘被她解讀為愚昧和封閉。
齊云山,則是一個空有蠻力、頭腦簡單的野蠻打手,是亂世中常見的消耗品。至于蘇文錦,
這個同樣受過西式教育、聰慧博學的中國女子,則讓伊莎貝拉感到最為不適甚至惱怒。
蘇文錦的存在,像一面鏡子,
照出了她自身“學者”面具的虛偽——蘇文錦對文物的珍視源于對自身文化的熱愛與守護,
而她則純粹出于占有和利用。這種本質(zhì)的區(qū)別,讓伊莎貝拉潛意識里感到一種被冒犯的威脅,
理想主義者”或“被 sentimentalism(多愁善感)蒙蔽雙眼的本地助手”。
她試圖用金錢收買他們,用虛假的學術(shù)合作欺騙他們,甚至挑撥離間。她無法理解,
也無法認同這支臨時拼湊的隊伍內(nèi)部逐漸產(chǎn)生的、超越利益的信任與情誼。
她慣用的那套基于利益交換和權(quán)力壓制的邏輯,在這群人面前一次次失效。這種挫敗感,
反而加劇了她的傲慢與偏見,使她更加堅信這些“不開化”的東方人不可理喻,
唯有徹底的掌控和武力才能達到目的。
她與軍閥羅副官的勾結(jié),是她策略的典型體現(xiàn):利用本地強權(quán)掃清障礙,許諾分予蠅頭小利,
內(nèi)心深處卻視其為更低等的、渾身血腥味的野蠻人,計劃在得手后便一腳踢開。
她的世界是嚴格的金字塔,她自居塔尖,以下皆是可利用亦可棄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