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暖閣中只剩朱由校與張維賢,朱由校緩緩開口:
“朕打算組建一支皇宮禁軍,想請老國公從京營中為朕挑選一批忠勇之士。老國公意下如何?”
張維賢心中一動,皇上這是要做什么?
“回陛下,老臣定當照辦。”
朱由校一笑:“老國公果真不負國之重望。朕記得你當日所帶的兵士不錯,可否以他們?yōu)榘嗟??老國公可舍得??/p>
張維賢忙道:“京營皆屬陛下,臣只是替陛下照看罷了?!?/p>
“老國公何出此言。聽說你有一孫兒,年已二十有余,可愿入宮為禁軍一員?”
張維賢心頭一喜:“臣孫定當遵從圣命!”
“好。老國公記住,所選之人務必忠誠、出身清白、驍勇善戰(zhàn)。先定七千人,京營若不夠,可從民間招募。朕三日后親自閱兵?!?/p>
朱由校轉身又補充一句:“再給朕選兩匹好馬進宮?!?/p>
……
張維賢離開后,朱由校翻開一本小冊子,上面寫著幾個名字……這些人是他日后可依靠的忠臣良將。
文臣名單:熊廷弼、孫傳庭、洪承疇、王在晉、袁可立、徐光啟、崔呈秀、田吉、魏廣微、倪文煥、吳淳夫、宋應星、畢懋康。
內(nèi)臣名單:魏忠賢、王體乾、王承恩、許顯純、田爾耕、崔應元、楊寰、孫云鶴。
至于武將方面,雖然有可用之人,但統(tǒng)兵大將,還是由自己慢慢培養(yǎng)為好。
英國公之孫張世澤,可任禁軍統(tǒng)領。
朱由校隨即親自寫下兩道詔令,朝外吩咐:“宣王體乾覲見!”
……
“奴婢參見皇爺!”
王體乾跪地叩拜。
“這兩道旨意,你先去北鎮(zhèn)撫司交給田爾耕,然后帶上他一起趕往南京,務必把旨意傳達到位。任務完成,你便可晉升為司禮監(jiān)秉筆太監(jiān)!”
“還有,帶朕一句話給田爾耕,京師已交給許顯純,南京就靠他了。別讓朕失望,盯緊那邊的那些人?!?/p>
……
北鎮(zhèn)撫司
“快讓田爾耕出來見咱!”
王體乾站在門口,手里拿著圣旨,語氣急促。
等了差不多一刻鐘,田爾耕才氣喘吁吁地趕來,額頭還掛著汗珠。
“公公大駕光臨,有何吩咐?”
他是從半路跑回來的。
王體乾將圣旨遞了過去,田爾耕接過看完,眼神略一遲疑,又看了王體乾一眼。王體乾便開口傳達了朱由校的口頭旨意。
田爾耕聽罷立刻明白皇上的意思,轉身對屬下下令:
“立即調集本官手下所有緹騎!”
當夜,數(shù)百名錦衣衛(wèi)緹騎連同一名太監(jiān)騎馬飛奔出城,直往南方而去。
而英國公張維賢也把今日進宮面圣的情形告訴了兒子張之極與孫子張世澤。張家的復興,終于有了轉機。
……
乾清宮
“王伴伴,你看朕這身盔甲如何?”
朱由校站在銅鏡前,一身銀甲在燭光下泛著冷光,他語氣中帶著幾分期待。
“皇爺龍姿鳳表,威風得不像話,奴婢看著心里都激動?!?/p>
旁邊的王朝輔笑著答道。
“皇爺,時候差不多了?!?/p>
這是兵仗局前幾天為朱由校特制的盔甲,合身得很。
一名小太監(jiān)在一旁輕聲提醒。
“好,出發(fā)吧?!?/p>
朱由校左手拎著頭盔,右手提著佩劍,邁步出門。
“恭請圣安!”
門外,許顯純帶著二十多名錦衣衛(wèi)齊齊跪下。
“朕安,出發(fā)?!?/p>
朱由校徑直走向龍輦,隨行的太監(jiān)和錦衣衛(wèi)立刻簇擁著隊伍離開。
他今天要親自去檢閱英國公新組建的禁軍,所以特意穿上盔甲,想給將士們留下個英武的印象。
內(nèi)閣
一名小太監(jiān)氣喘吁吁地跑進來稟報:
“輔臣,陛下剛剛穿盔甲出宮了!”
“什么?陛下去哪了?”
韓爌一聽,立刻緊張起來。
“奴婢也不清楚,只看到陛下帶著錦衣衛(wèi)和幾個太監(jiān)出了乾清門。”
這名太監(jiān)正好在乾清宮外當值,看到后馬上趕來通風報信。
劉一燝聽完分析道:
“陛下會不會是去京營了?”
韓爌也有同樣的猜測。穿盔甲、帶錦衣衛(wèi)出宮,除了京營,沒別的地方可去。
“趕緊通知百官,一起去京營接駕?!?/p>
劉一燝立刻下令。
韓爌則轉頭問方從哲:
“元輔,可愿與我等一同前去?”
方從哲身為內(nèi)閣首輔,內(nèi)心滿是苦澀。他對“獻帝”充滿怨恨,那道圣旨徹底動搖了他的根基,原本就搖搖欲墜的權位,如今更是風雨飄搖。
朝廷之中,大半官員是東林黨人,剩下的是中立派。而他作為齊、楚、浙三黨的核心人物,與東林黨之間的矛盾早已不可調和。
更甚者,他們竟私下決定迎接已退休的葉向高回京,意圖取代理他這個內(nèi)閣首輔。
盡管他和東林黨都不愿看到皇帝掌控軍權,但眼下局勢,他反而傾向于支持皇帝。
“本輔就不去了,內(nèi)閣事務繁多,必須有人坐鎮(zhèn)?!?/p>
韓爌聽后,繼續(xù)勸道:
“此時正是文臣齊心之時,元輔怎可因私而忘公?”
方從哲不再回應。劉一燝見狀,只說道:
“既然元輔以國事為重,那我等先行一步?!?/p>
說罷,便與韓爌一同離開。
方從哲獨自坐在椅上,嘆氣不止。
“諸位,陛下已出宮前往京營,請各位同僚隨本輔與輔臣一道,前往京營迎駕?!?/p>
劉一燝一出內(nèi)閣,便召集百官宣布這一消息。
眾文官聽聞后,皆神色緊張?;实廴局杠姍?,本就讓他們無法接受。如今竟親自前往軍營,豈能坐視?
陛下,您就不能安分守己地待在宮中嗎?為何非要出宮?
更別說想要掌控軍隊,這簡直是踩了天下士大夫的底線!
吏部尚書周嘉謨立刻開口:
“事不宜遲,諸位同僚,我們即刻前往京營迎駕!”
眾人紛紛響應,隨即一同奔赴京營。
……
南海子
這里是皇家狩獵之地,近百年來,除了朱由校的皇祖父神宗皇帝年輕時來過一次外,他是第二個踏足此地的皇帝。
今日,他特意選在這里檢閱禁軍。他知道,自己出宮的消息瞞不過那些整天盯著皇權的文官,但他們絕不會想到他會來這偏僻之地。
皇宮內(nèi)部尚未清理,目前這些事情都是由他親自交待王朝輔去辦。待他將禁軍完全掌控之后,下一步便是徹底整頓皇宮。
這些文官整日不思朝政,只想與皇帝爭權奪利,成何體統(tǒng)?
朱由校抵達南海子外圍,一眼望去,雖不破敗,卻也顯出衰敗之象。但從此刻起,這里將成為他訓練禁軍的專屬之地。
英國公張維賢早已在此等候多時,見皇帝駕到,立刻上前迎接。
“臣張維賢、張之極恭請吾皇圣安!”
朱由校從龍輦走出,望向跪迎的英國公父子。
“朕安,兩位愛卿請起?!?/p>
“王伴伴,把朕的馬牽過來!”
自從張維賢把選好的駿馬送入宮中,朱由校每日都在宮里練馬。如今他已經(jīng)可以獨自控韁,不需要旁人扶持。
他翻身上馬,隨即下令:
“隨朕出發(fā)?!?/p>
此時,南海子的七千軍已列隊整齊,靜候檢閱。
朱由校策馬巡視一圈,臉上露出滿意神色。下馬后,他登上小高臺,站在隊伍正前方,注視著這支屬于他的軍隊。
張世澤身為英國公之孫,帶頭跪地高呼:
“叩見吾皇圣安!”
其余七千軍士紛紛效仿,齊聲高喊:
“叩見吾皇圣安!”
朱由校站在臺上,望著此景,心情愉悅。
從這一刻起,大明,將開啟新的篇章。
……
京營
劉一燝與韓爌帶領百官來到京營,卻遲遲不見皇帝身影。守門士兵更是直言,皇帝始終未曾現(xiàn)身。
眾官驚疑不定。陛下一身戎裝,若未到此,又能去往何處?
兵部尚書張鶴鳴沉聲問道:
“近日可有兵馬調動?”
守門士兵答道:
“前日國公爺曾來過一趟,挑走了好幾千人,其余的,小的就不清楚了?!?/p>
面對這數(shù)十名高官,士兵神情緊張,說話都不敢大聲。
張鶴鳴聽后頓覺中計,其他官員也恍然大悟……皇帝早已瞞天過海,繞過了他們。
最終,眾人只能無奈折返。京城浩大,皇帝始終難尋蹤跡,只能再作打算。
……
南海子
百官無功而返,朱皇帝卻正沉浸在喜悅之中。
他站在高處,檢閱軍隊,轉頭向張維賢詢問:
“老國公,這些兵士中有多少是來自京營的?又新招了多少人?”
張維賢拱手回答:
“陛下,臣自京營選出五千人,新募兩千人?!?/p>
“好!果真不負朕望,老國公忠心為國,令人敬佩!”
朱由校滿面笑容。這支軍隊是他改革大計的開端,意義非凡。
“王伴伴,把賞賜抬上來?!?/p>
王朝輔一揮手,小太監(jiān)們抬著一個個大箱子魚貫而上。箱子打開,十五箱白銀映入眾人眼簾。
這場景讓軍士們瞪大了眼,許多人一生都沒見過如此多的銀兩。
朱由校目光掃過眾人,朗聲道:
“從今日起,你們就是朕的羽林近衛(wèi)軍。你們只聽朕的號令,無需理會他人。你們的子孫會因你們今日加入羽林軍而驕傲。朕要你們成為這天下最強之師,可有信心?”
軍士們齊聲高呼:
“有!”
軍士們齊聲高呼:“有!”
“王伴伴,發(fā)賞銀!”
王朝輔快步上前,大聲宣布:
“陛下有令,羽林軍每位將士賞銀十兩!”
這話一出,底下頓時炸開了鍋。不管是從京營調來的老兵,還是剛入伍的新兵,誰也沒想過剛穿上軍裝就能拿到這么多銀子。大家沒想到陛下出手這么闊綽,第一天就發(fā)十兩銀子,只要在這軍里待著,往后日子肯定不會差。
賞銀是錦衣衛(wèi)挨個發(fā)放的,每人親手接過,還必須回答一個問題:“是誰給你的銀子?”
所有人都齊聲回答:陛下。
臺下正忙著發(fā)銀,朱由校則在高臺上對英國公張維賢說道:
“南海子就先作羽林軍駐地,每日訓練不得中斷,按戚少保的《練兵實冊》與《紀效新書》來練!”
“臣遵旨!”張維賢躬身應命。
朱由校接著說:
“朕會常來巡視,希望老國公不負朕望,盡快練出一支鐵軍!”
其余的事,朱由校沒再過多插手。軍制與人事安排,他打算等練上一陣再說。
他把后世的記憶與眼前這個時代融合,不斷細化羽林軍的訓練內(nèi)容。
還特意定下一句口號,好提升士氣、凝聚軍心。
一直到傍晚,朱由校才回宮。
乾清宮內(nèi),他換下盔甲,問面前的許顯純:
“錦衣衛(wèi)整頓得如何?現(xiàn)在能用了么?”
許顯純恭敬答道:
“回陛下,錦衣衛(wèi)已煥然一新,隨時聽候陛下調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