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營。
英國公張維賢一接到朱由校的密信,立刻親自前往京營挑選精銳。
信中寫道:“父皇病危,鄭貴妃與李選侍勾結(jié)外臣,現(xiàn)已將我與父皇軟禁,意圖迎立福王入京,望國公助我一臂之力?!?/p>
張維賢一讀完信就知道,張家又迎來一次天大的機會。他立馬召集家丁,挑出精銳,整軍待發(fā)。軍隊一集合,他親自率隊進宮護駕。
北鎮(zhèn)撫司
許顯純看完信,心里立刻明白自己翻身的機會來了。他馬上派人叫來心腹,準備一同入宮。
田爾耕卻還坐在案前,眉頭緊鎖,反復思量是否應該出手。
許顯純已經(jīng)出發(fā)。
田爾耕想通后也決定進宮,只是比許顯純晚走了不到一刻鐘。
皇宮
朱由校身邊圍著十幾個太監(jiān)宮女,李選侍則在旁絮絮叨叨,勸他聽自己的話,保證皇位坐得穩(wěn)穩(wěn)的,還說登基后要他封自己為太后,把鄭貴妃奉為太皇太后。
朱由校心中冷笑。果然,鄭貴妃和李選侍早就串通一氣。否則一個小小的選侍,哪來的膽子如此放肆?這些太監(jiān)宮女,想必也都是鄭貴妃安插的人。
“娘娘,司禮監(jiān)有個小太監(jiān)來問陛下身子可好,說內(nèi)閣有急事要奏?!?/p>
門外宮女低聲稟報。
“你就說陛下病得不輕,需要休養(yǎng),政務暫且擱下?!崩钸x侍冷冷回應。
沒過多久,宮女又來通報:
“娘娘,三位輔臣求見,說非要親眼見到陛下才行?!?/p>
“沒有陛下親口下旨,誰也不準進乾清宮!他們敢闖,你就擔得起這罪?”李選侍提高了嗓門。
“我手上有皇長子殿下的親筆信,你們誰敢攔我?要是陛下和殿下出事,你們這些太監(jiān)吃罪得起嗎?”
許顯純在宮門前被禁軍攔住,聲音穿透宮墻。
“能不能擔得起,不是你們外臣說了算!沒有旨意,誰也不能進!”李選侍語氣強硬,但心底已經(jīng)有些發(fā)虛。她知道自己不過是個小小的選侍,若不是鄭貴妃撐腰,哪敢如此行事?
“今天,我還真要闖一闖!”
身后傳來馬蹄聲,張維賢騎馬趕到,語氣毫不客氣。
“參見老國公!”
眾人紛紛行禮。
朱由校坐在殿內(nèi),神色平靜,與李選侍的焦慮形成鮮明對比。他心里有底,錦衣衛(wèi)可能不會來,但張家一定會來。張家世代忠于皇室,忠于皇帝,從不動搖,是勛貴中最讓人放心的一支。
至于為何要給許顯純和田爾耕傳信,他只是想從兩人中挑出一個,能真正掌控錦衣衛(wèi)的人。
如今的錦衣衛(wèi),早已不是洪武年間那支令人聞風喪膽的隊伍,甚至連當年的影子都比不上。朱由校需要一個夠硬夠狠的人,來重塑這支隊伍。
紫禁城看似威嚴,實則早已成了漏風的屋子?;实鄣囊慌e一動,不出一頓飯的功夫,外面就知道得一清二楚。住在這里,連個安穩(wěn)覺都睡不了。
他之所以要給英國公送信,是因為不想讓“移宮案”發(fā)生。
歷史上那件“移宮案”,是李選侍帶著朱由校躲了起來。沒過多久,這事就被幾位大臣察覺,朝中官員空前團結(jié),一齊沖進宮里要見皇帝。
事情鬧得滿城風雨,皇家的臉面蕩然無存。從此以后,文官們更加肆無忌憚,因為他們有擁立朱由校登基的大功,一個個覺得自己功高蓋世。
而朱由校當時只能低頭,文官們的手段滴水不漏,剛即位的他只能妥協(xié),毫無辦法。
如今的朱由校,卻打算徹底擺脫這群人的控制。把他們踢得遠遠的,將來收拾起來也更輕松。
乾清宮外。
“國公為何帶兵闖宮,難道你想反嗎?”
劉一燝大聲喝問英國公。
“輔臣誤會了,本國公是奉皇長子殿下的命令而來?!?/p>
英國公沉聲回應,并將朱由校寫的紙條遞給了三位輔臣看。
許顯純也拿出了自己那一張。
“豈有此理,一個小小的選侍,竟敢如此膽大妄為!”
韓爌怒不可遏。
“難怪陛下遲遲不肯見我們,原來是李選侍在中間作祟!”
劉一燝語氣激動。
英國公抱拳道:“還請三位輔臣與本國公一同入宮見駕,否則陛下和殿下恐有危險?!?/p>
“我們當然要同去!”
三人異口同聲地回應。
宮內(nèi),一個小太監(jiān)慌張地跑了進來。
“娘娘,不好了!外面來了好多兵,正往乾清宮趕來!”
“你說什么?哪來的軍隊?這怎么可能?”
李選侍滿臉驚恐。
“奴婢也不清楚,但看見三位輔臣和英國公來了,還有錦衣衛(wèi)的人!”
朱由校聽后,嘴角微微上揚,終于來了。
李選侍正好轉(zhuǎn)頭看向他。
“是你?”
她咬牙切齒地說道。
“你沒聽錯,本宮不是太子??上阃耍緦m雖不是太子,卻是先皇親封的皇太孫。本宮能不能繼位,難道還要看你的臉色?”
說完,他看了一眼神情恍惚的李選侍,朝門口走去。
“開門!”
他冷冷下令。
“臣張維賢奉旨見駕,參見皇長子殿下!”
“臣等參見皇長子殿下!”
“諸位平身。”朱由校溫言道。
“三位師傅,父皇已經(jīng)駕崩了?!?/p>
“什么?陛下前兩天不是還好好的嘛,怎么會突然……”
韓爌聲音哽咽。
“李選侍與鄭皇貴妃勾結(jié),害死父皇,又假借父皇名義召本宮入宮。誰知父皇早已仙逝,之后更是將本宮軟禁,想迎福王入京稱帝?!?/p>
“沒想到這么多年過去,鄭皇貴妃竟還不死心!”
劉一燝憤憤說道。
“三位師傅,還是趕緊通知百官吧。有英國公和錦衣衛(wèi)在此,本宮無礙。”
“臣等告退!”
待三位內(nèi)閣大臣離開后,朱由校目光落在英國公張維賢身上。
“你這次帶了多少兵士進宮?”
張維賢低頭答道:“臣調(diào)京營兵士三千四百人,家中護衛(wèi)一百人?!?/p>
“錦衣衛(wèi)那邊如何?”
朱由校轉(zhuǎn)向許顯純與田爾耕。
“回殿下,臣與田千戶共帶兩百四十人入宮?!?/p>
這些便是今后重整錦衣衛(wèi)與京營的根基。
朱由校心中暗想。
“那就煩請老國公立刻帶兵接管皇宮所有關(guān)口,嚴禁任何人出入!”
正要再下令時……
“殿下,殿下,奴才糊涂啊,求殿下念在先帝份上,饒奴才一命吧!”
王安突然沖過來,抱著朱由校的大腿哭喊求饒。
朱由校一腳將他踢開,許顯純立即將王安拿下。朱由校冷冷問道:“先帝待你不薄,你竟如此回報?”
“立刻帶人控制翊坤宮,將乾清宮所有人帶到那里看管!”
朱由校怒了!
“是!”
兩人領(lǐng)命而去。
……
此時的朱由校,望著夜空發(fā)怔。
皇宮籠罩在一片肅殺之中。
乾清宮……
這座矗立了兩百余年的宮殿,將迎來它的新主人。
而朱由校,也將成為這個古老帝國的新主宰。
大明,將因他而煥發(fā)新的生機!
------
九月初一
戌時
內(nèi)閣三位輔臣與六部尚書已齊聚文華殿,等候皇長子朱由校。
皇上傳來死訊,短短一個月,接連兩位皇帝駕崩,這等變故前所未有。眾臣心急如焚,急盼見皇長子一面。
方才,三位內(nèi)閣輔臣緊急召集百官,稱先帝駕崩,皇長子又被李選侍扣押,群臣震驚萬分。平日各執(zhí)己見的大臣,今日空前一致,皆認為應盡快迎立皇長子登基,以防再起禍端。
“皇長子殿下到!”
守在殿外的小太監(jiān)高聲通報。
九位重臣站定,朱由校快步走入。
眾人行禮:“參見皇長子殿下!”
朱由??粗@群向他躬身的大臣,目光掃過前排左側(cè)的內(nèi)閣首輔方從哲,其后依次是:
內(nèi)閣次輔韓爌、吏部尚書周嘉謨、禮部尚書孫慎行、刑部尚書黃克贊;
右側(cè)依次是:
內(nèi)閣輔臣劉一燝、戶部尚書汪應蛟、兵部尚書張鶴鳴、工部尚書王佐。
“諸位大人請起?!?/p>
“諸位深夜召見,所為何事?”
內(nèi)閣首輔方從哲上前奏道:“殿下,臣等所求,惟愿殿下早日登基,以安天下?!?/p>
王朝輔應聲而入,跪地聽命。
朱由校緩緩開口:“讓許顯純記住,我要的是活人,不是尸體。他若敢擅自動刑,那就讓他自己去頂那個位置?!?/p>
王朝輔低聲應是,退下傳達命令。
朱由校靠在椅背上,目光沉靜,心中已有盤算。
宮中局勢復雜,內(nèi)廷與外臣之間暗流涌動,必須一一剪除隱患,方可安穩(wěn)登基。
他已命人調(diào)查宮中往來頻繁的太監(jiān)與宮女,凡是與外臣私通者,一個不留。
至于鄭貴妃和李選侍,一個是神宗寵愛至極的妃子,一個是名義上的母妃,處置需謹慎,但不代表可以放任不管。
他打算登基之后,先將二人遷往別宮,再慢慢清算舊賬。
內(nèi)閣六部已經(jīng)退下,朱由校獨自坐在偏殿,思緒萬千。
登基大典定于三日后舉行,年號“天啟”已定,象征著新的開始。
大臣們雖表面守禮,實則早已急不可耐。若非祖制尚在,恐怕昨日就將他推上皇位。
他并不反感這種急切,反倒認同。
遼東戰(zhàn)事吃緊,朝廷若無主,局勢只會更加失控。
“天啟……”他低聲念著年號,嘴角微揚。
這是一個新時代的開始,也是舊賬清算的開始。
他已不再是那個只會在東宮讀書的太子。
錦衣衛(wèi)那邊,他已有安排。許顯純可用,但需壓制;田爾耕可派往南京,作為后手。
魏忠賢也該登場了,東廠與錦衣衛(wèi)相互制衡,才不會讓任何一方坐大。
朱由校閉目沉思,腦中浮現(xiàn)后世那段歷史。
大明的敗亡,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層層腐爛,無人能救。
如今他坐上這個位置,就要用最狠的手段,把腐肉剜掉。
東林黨也好,清流也罷,只會空談仁義道德,卻無一人能挽狂瀾于既倒。
他不再需要這些只會清議的文官。
他需要的是能辦事、敢下手的人。
嚴刑峻法,是他唯一的武器。
他這一個月來熟讀《皇明祖訓》,不是為了裝點門面,而是為了掌握合法的殺伐之權(quán)。
朱元璋當年能殺盡貪官,自己為何不能?
只要手中有刀,何懼無人聽話?
想到這里,他睜開眼,目光如電。
“王朝輔!”
“奴婢在!”
“傳話給東廠提督,讓他密切注意京中動靜,凡是妄議朝政者,一律拿下審問?!?/p>
“是!”
王朝輔低頭退出。
朱由校緩緩起身,望向窗外。
九月初四,奉天殿。那里,將是他真正掌權(quán)的起點。
數(shù)百名官員從兩邊快步進入皇宮,左邊是內(nèi)閣元輔帶領(lǐng)的文臣,右邊是英國公率領(lǐng)的武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