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憶的潮水驟然退去。
眼前的石橋依舊是那座石橋,只是更加古舊滄桑。橋下的流水依舊無聲流淌,只是映照著的不再是熾熱的夏日驕陽,而是蕭瑟的秋日天空。
陳青山的手指,依舊摩挲著口袋里那塊溫潤的鵝卵石。觸感依舊,心境卻已是滄海桑田。
他望著林晚秋家那扇緊閉的窗戶,嘴角緩緩勾起一絲苦澀而釋然的弧度。
“原來是這樣啊……那算了……”
年輕時(shí)的她,那隨意又溫柔的聲音,仿佛還在耳邊回蕩。那時(shí)的她,或許真的不懂那故事里沉甸甸的情意,或許懂了卻選擇回避。她那句“那算了”,輕易地將他滿腔滾燙的心事澆熄,也為他的一生定下了“石橋”的基調(diào)——無望的守望,無言的付出,無怨的成全。
五十年后,他再次站在這里。帶著滿身風(fēng)霜,帶著一顆被等待磨礪得近乎麻木、卻又在得知趙明遠(yuǎn)離世后死灰復(fù)燃的心。
這一次,她不再是那個(gè)撐著油紙傘、無憂無慮的少女。她剛剛失去相伴一生的丈夫,心如死灰,疲憊不堪。她甚至沒有力氣對(duì)他說一句“那算了”,只是用沉默和疏離,將他遠(yuǎn)遠(yuǎn)推開。
但他卻比年輕時(shí)更加固執(zhí)。
因?yàn)檫@一次,他不再僅僅是為了等待一個(gè)虛無縹緲的“走過”。他是為了靠近,為了陪伴,為了在她可能墜落深淵時(shí),成為那座可以短暫依靠的石橋。就像那棵大樹,只為在她疲憊時(shí),能讓她倚靠片刻,遮去些許風(fēng)霜。
哪怕,她的回應(yīng)依舊是那句遲來了五十年的——
“那算了。”
陳青山挺直了腰背,目光穿過秋日的薄暮,望向那扇緊閉的窗。石橋的輪廓在暮色中顯得更加沉默而堅(jiān)定,如同他此刻的心。
他的等待,從未結(jié)束。只是換了一種方式,變得更加深沉,更加無望,卻也更加……義無反顧。石橋禪的種子早已深種,千年的孤寂與成全,早已融入了他的骨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