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平,燕王府。
燭火搖曳,將朱棣與姚廣孝的身影拉長,投射在背后的輿圖之上,仿佛兩尊沉默的石像。
經(jīng)過一夜的反復(fù)推敲和斟酌,一份情真意切、辭藻謙卑的奏章,終于在朱棣的筆下完成。
這份奏章堪稱是“忠臣”的典范。
通篇上下,朱棣沒有為自己辯解一句,反而先洋洋灑灑地表達(dá)了對皇帝侄子“信任”的感激之情,稱“陛下天恩浩蕩,臣不勝惶恐”。
接著,他又用極大的篇幅贊美了陛下降罪于方孝孺是“雷霆手段,彰顯天威”,但話鋒一轉(zhuǎn),又開始“斗膽”為方孝孺求情。
他稱方孝孺乃“國之大儒,一時激憤,言語有失”,其心或可誅,但其人尚可憫,懇請陛下念其無心之過,效仿上古圣君,彰顯仁德之風(fēng),寬宥則個。
寫完之后,朱棣自己都忍不住多看了兩遍。
“廣孝,你看如何?”
姚廣孝雙手合十,微微躬身:“王爺此奏、滴水不漏,既全了君臣之禮,又顯了叔侄之情,更示了王爺寬仁大度的胸襟——無論那位小皇帝是何用意,接到此奏,他都必須接招?!?/p>
“嗯?!?/p>
聽到姚廣孝的評價,朱棣滿意地點(diǎn)了點(diǎn)頭,他將奏章仔細(xì)封好,蓋上自己的王印,并交給了早已等候在外的親信。
“送出去?!敝扉Φ卣f了三個字。
“是?!?/p>
親信躬身接過,沒有乘坐快馬,而是通過最常規(guī)的官方驛傳渠道,將這份奏章送往金陵。
朱棣看著信使遠(yuǎn)去的背影,目光深邃——他已經(jīng)按照對方的“劇本”,念出了自己的第一句臺詞。
而現(xiàn)在,他倒要看看,遠(yuǎn)在金陵的那位好侄兒又該如何接下這第二場的戲。
……
數(shù)日后,金陵,皇城之內(nèi)。
朱文正百無聊賴地躺在乾清宮的暖榻上,指揮著小太監(jiān)給他剝橘子。
自從上次朝堂發(fā)飆,把方孝孺扔進(jìn)詔獄之后,朝堂上的氣氛變得異常詭異——齊泰、黃子澄那幫“削藩派”急先鋒,像是被霜打了的茄子,一個個都蔫了,再也不敢提“削藩”二字。
整個朝廷,仿佛都陷入了一種微妙的平靜。
朱文樂得清閑,除了必要的朝會,他基本都窩在宮里,琢磨著怎么改善自己的生活質(zhì)量。
“陛下,北平來的奏章?!?/p>
太監(jiān)王景邁著小碎步,恭恭敬敬地將一份奏章呈了上來。
“哦?”
朱文一下子來了精神,他從軟榻上坐了起來,隨手接過奏章,展開一看、嘴角便控制不住地向上揚(yáng)起。
“漂亮!”
朱文在心里,狠狠地給自己的四叔點(diǎn)了個贊。
這奏章的內(nèi)容,簡直就像是自己手把手教他寫的一樣!
先是感激涕零,再是歌功頌德,最后話鋒一轉(zhuǎn),開始“大義凜然”地為自己的政敵求情。
“看看,看看這水平!”朱文內(nèi)心狂喜:“不愧是能當(dāng)皇帝的男人,這演技、這覺悟就是高!我這劇本剛遞過去,你就把你的臺詞一字不差地念出來了!最佳男配角非你莫屬??!”
他知道,自己的第一步棋,成了。
四叔已經(jīng)完美地配合了他,接下來就該他登臺表演,完成這第一次交手的完美閉環(huán)了。
“王景!”
“奴婢在!”
“傳朕旨意,召吏部尚書張紞、兵部尚書齊泰、太常寺卿黃子澄……即刻到武英殿議事!”
“遵旨!”
……
武英殿,小朝會。
張紞、齊泰、黃子澄幾位核心大臣,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站在殿下,他們不知道這位性情大變的年輕皇帝又想干什么。
朱文坐在御座上,臉上沒有了那日的暴怒,反而帶著幾分欣慰和感慨。
他沒有多說廢話,直接讓王景將朱棣的奏章傳給幾位大臣閱看。
“這……這?”
幾人輪流看完,臉上的表情一個比一個精彩,尤其是齊泰和黃子澄,他們看著奏章上朱棣為方孝孺求情的話語,感覺自己的世界觀都受到了沖擊。
這還是那個他們口中“狼子野心”的燕王嗎?!
而就在他們困惑之際,朱文開口了,他的聲音里帶著幾分刻意營造出的感動:
“眾卿都看過了吧?都好好看看!”
他指著那份奏章,言辭鑿鑿地對眾人說道:“這就是朕的四叔,這就是大明的燕王!方孝孺在朝堂上那般詆毀于他,他卻不計前嫌,遠(yuǎn)在北平還上書為方孝孺求情!這是何等的胸襟?何等的氣度!”
說著,朱文站起身,故意演出痛心疾首的模樣繼續(xù)道:“我等君臣,身處京城,卻不及遠(yuǎn)在邊疆的皇叔豁達(dá)!朕前幾日一時氣憤,險些錯殺忠良,今日得見皇叔奏章,方知自己德行有虧,心中有愧啊!”
這番話一出,齊泰等人更是面面相覷,完全跟不上皇帝的思路。
但緊接著朱文又話鋒一轉(zhuǎn),朗聲道:
“既然連燕王皇叔本人都如此寬宏大量、為方孝孺求情,朕這個做侄子的又豈能不給我四叔這個面子?朕若是再揪著方孝孺不放,豈不是顯得朕比朕的叔叔還要刻薄寡恩?”
他看著底下目瞪口呆的大臣們,最終下達(dá)了旨意:
“傳朕旨意!翰林學(xué)士方孝孺,雖言語有失,但其心尚可憫——念其忠直,又得燕王求情,特赦其罪,從詔獄中放出!”
這道旨意一出,無異于天降甘霖。
齊泰、黃子澄等人瞬間感覺壓在心頭的那塊巨石被搬開了,幾乎要喜極而泣——他們原以為方孝孺此劫難逃,沒想到峰回路轉(zhuǎn),皇帝竟然真的聽從了燕王的勸諫,展現(xiàn)出了君主的寬仁!
“陛下圣明——”
以吏部尚書張紞為首,幾位大臣立刻叩首,這次是發(fā)自內(nèi)心地山呼,殿內(nèi)那股凝重肅殺的氣氛終于為之一松。
只是……還沒等他們把這口氣完全吐完,皇帝的下一句話就又讓他們的心涼了半截:
“但其身為帝師,言行輕率,亦不可不罰。著其免去翰林學(xué)士之職,閉門思過!非朕旨意,不得出府半步!”
這個處理結(jié)果,所有人都挑不出毛病。
皇帝聽從了燕王的勸諫,赦免了方孝孺的死罪,顯得叔侄情深;同時,又將方孝孺徹底逐出了權(quán)力中心,讓他再也無法對削藩之事指手畫腳。
這次交手,朱文完勝。
他不僅全身而退,還成功地利用朱棣的回應(yīng),在朝堂上再次拔高了朱棣的忠義形象,并完美鞏固了自己那個“凡是四叔說的都對”的昏聵人設(shè)。
看著底下那幾位大臣如釋重負(fù)又滿心憋屈的復(fù)雜表情,朱文心里樂開了花。
“第一回合,完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