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踏上歸途的同時,一匹快馬,正馱著邊關(guān)的加急捷報,日夜兼程,奔向邯鄲。
捷報的內(nèi)容,只有短短兩行字。
“使臣藺相如,已出咸陽。璧,完璧。人,亦完璧?!?/p>
當這封捷報,被呈送到趙王的案頭時,這位一國之君,先是愣了足足有半刻鐘,隨即,爆發(fā)出了一陣狂喜的大笑。
“好!好!好一個藺相如!寡人,沒有信錯人!”
他將那卷竹簡,高高舉起,像是在展示一件比和氏璧還要珍貴的寶物。
消息,像長了翅膀一樣,迅速地,傳遍了整個邯鄲城。
最先得到消息的,是朝堂之上的公卿大臣們。
他們的反應(yīng),各不相同。
以平原君為首的宗室貴族們,是純粹的震驚。他們無法想象,那個被他們視作“高級仆役”的舍人,竟然真的,辦成了這件連他們都束手無策的、不可能完成的任務(wù)。震驚之余,是一絲絲的嫉妒和不安。一個沒有根基的小人物,立下如此不世之功,這,打破了他們習慣的、論資排輩的朝堂秩序。
而以廉頗將軍為首的武將集團,則更是五味雜陳。
廉頗將軍聽聞消息時,正在演武場上,與人比試箭法。
他聽完副將的報告,手,微微一抖,那支本該正中靶心的箭,竟偏了出去。
“你說什么?”他猛地回頭,聲音里帶著一絲不確定,“完璧歸趙?”
“是的,將軍。玉,回來了。藺相如,也活著回來了?!?/p>
廉頗沉默了。
他看著自己手中的強弓,又想了想藺相如那瘦弱的身板。
他想不通。
他率領(lǐng)十萬大軍,都無法從秦國手中奪回的東西,竟然,被一個文人,靠著一張嘴,毫發(fā)無傷地,拿了回來。
這對他,乃至對所有信奉“武力至上”的將軍們來說,是一種巨大的沖擊。
他心中,有佩服,有贊嘆,但更多的,是一種屬于戰(zhàn)士的、驕傲被挑戰(zhàn)后的不服氣。
“哼,”他將弓,重重地摔在地上,“逞口舌之利的小人罷了!若非我趙國有強兵在此,秦王又豈會輕易放他回來!”
他為藺相如的成功,找到了一個讓自己能夠接受的理由。
但他自己也知道,這個理由,有多么的蒼白。
而消息傳到民間,則化為了最純粹的、山呼海嘯般的喜悅和自豪。
酒肆里,茶館里,田間地頭,到處都在談?wù)撝@個叫“藺相如”的名字。
百姓們,用最樸素、最直接的方式,傳頌著他的故事。
他們把他,描繪成一個舌戰(zhàn)群儒、不畏強權(quán)的英雄。
他們說,他一個人,就頂?shù)蒙鲜f大軍。
他們說,有藺相如在,我們趙國人,以后在外面,也能挺直腰桿了!
一時間,邯鄲城內(nèi),滿城風雨,皆為一人。
藺相如這個名字,從一個寂寂無聞的符號,變成了一個家喻戶曉的傳奇。
最高興,也最揚眉吐氣的,莫過于我的前主人,繆賢。
他府上的門檻,幾乎要被前來道賀、或是打探消息的同僚們給踏破了。
他挺著胸膛,接受著所有人的祝賀,仿佛立下這蓋世奇功的,是他自己。
“哎呀,哪里哪里。相如這孩子,我早就看出來,非池中之物??!”
“當初,可是我力排眾議,向大王舉薦的他!”
他享受著這種前所未有的榮光,同時,心里也有一絲絲的悔意。
早知如此,當初,就不該只把他當個舍人??!
整個邯鄲城,都在為即將到來的凱旋,做著準備。
趙王下令,要以最高規(guī)格的禮儀,來迎接這位為趙國贏回了尊嚴的英雄。
他要讓所有人都看到,他趙王,是如何對待有功之臣的。
他要借著我的歸來,來凝聚整個趙國的人心。
在這片喧囂和狂熱之中,沒有人,會去關(guān)心一個叫“李四”的馬夫的死活。
也沒有人,會去深思,那光輝的“完璧歸趙”背后,所隱藏的、真正的兇險和代價。
歷史,往往只會記住英雄的名字,和他們最光彩奪目的那個瞬間。
而那些,為了成就這個瞬間,而默默付出的、無數(shù)的“李四”們,則會被時光的塵埃,徹底掩埋。
這,或許,也是一種歷史的悲哀。